您现在的位置: 肌萎缩 >> 肌萎缩治疗 >> 宝宝爬行全攻略
文章导读:1宝宝5种爬行姿势大解析2爬行对宝宝成长的3大好处3让婴儿多爬行,防治疾病4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5哪里是宝宝爬行的最佳场所

宝宝的爬行姿势那可是千奇百怪,一些姿势奇怪而有趣,妈妈不禁担心,这种姿势正常吗?

目前西方把宝宝的爬行定义为腹部朝地的任何形式的移动,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家对爬行宝宝进行过专门的观察,发现总共有25种不同的各身体部位动作来推动宝宝在地板上活动。

最常见的有以下5种爬行动作:

蠕动爬

蠕动爬

这是最初宝宝学爬的姿式,宝宝腹部始终贴地,以腹部为支点蠕动,四肢则不规则地划动。宝宝可能只是原地打转,如果移动,也是象虫子一样,向前蠕动,行进缓慢,感觉有些吃力。

姿势解析

宝宝开始爬行时以腹部为支点蠕动,与他的手臂力量太小有关系。这个姿式是由于宝宝的臂力不够,不足以撑起上半身,要加强胳膊的力量,妈妈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帮助宝宝爬行进阶。

妈妈可以这样做

1.爬行对手臂的力量要求很高,所以首先要训练宝宝的手臂力量。每天让宝宝俯卧几次,然后帮助他用手臂撑起身体,时间可以从短到长,慢慢地宝宝就可以很好地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上半身,这时正式开始训练宝宝爬行的效果会比较好。

2.如果宝宝练习爬行一段时间后腹部仍然离不开地面,大人可用手或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帮助宝宝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开始的时候宝宝手脚的力量不够,可能还会习惯性地依赖腹部,妈妈可要多些耐心。当看到宝宝是手和膝盖着地时,就用两手轻轻托起他的胸脯和肚子,帮助他的手和膝盖着地,然后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他有爬的感觉。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臂、双腿的力量及重心移动,宝宝很快就能学会爬了。

匍匐爬

匍匐爬

  宝宝爬的时候总是用一边爬,总是右边的手和脚用力,感觉像是用右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肚子紧贴在地上,有如‘解放军匍匐过草地’。

  姿势解析

  宝宝在爬行时如果总向一侧歪,可能是手脚的协调性还没有掌握好,也可能是两臂、两腿的力量发育不对称。如果是只用手爬行,那就更需要加强手脚的协调性训练了,这样才可以爬得更快。当宝宝学爬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成为他们最不易突破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或者是顾得了左边却顾不了右边。这时需要父母给予一定的爬行姿势的训练。

  妈妈可以这样做

  1.一开始时,妈妈可以用双手贴着宝宝的脚底,当宝宝左手向前移动的时候推右脚,移动右手的时候推左脚,利用条件反射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

  2.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刚开始可以从几分钟做起,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手脚协调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螃蟹爬

螃蟹爬

  宝宝用胳膊在地板上推,这样就使得宝宝的身体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这种结果往往并非宝宝的意愿,往往让宝宝感到沮丧。

  姿势解析

  宝宝在爬行时后退,可能是没有掌握好手脚,特别是脚的用力以及方向,经过逗引和训练,宝宝可以学会爬着向前进。

  妈妈可以这样做

  1.宝宝开始爬行时往往会后退,这就需要大人的帮助。在宝宝爬行时,爸爸或妈妈可以用手顶他的脚底,这样会使他有东西蹬着,易于往前爬,这样也可以练习宝宝腿部的力量和用力方式。只要经过努力宝宝有了进步,就要给予他鼓励。

  2.妈妈可以利用一些宝宝所喜欢的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这也是提高宝宝爬行兴趣的好办法。让他爬着去够你手中的玩具,注意一开始妈妈逗引时离宝宝的距离是只需他向前爬一步就可够到的地方,以免宝宝因为太困难,而失去兴趣。

  3.当宝宝逐渐熟练以后,可以用会动的玩具,比如小汽车、球类等让宝宝练习,这样对宝宝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宝宝都喜欢追逐这些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多地爬行。

狗爬

狗爬

  宝宝交替使用胳膊和腿,左胳膊伸出去,左手着地的同时右腿也往前移动,然后右胳膊往前伸,右手着地的同时左腿再往前移动。

  一些宝宝一直保持肚子着地的姿势爬行,直到开始走路,另一些宝宝会从肚子爬转变到狗爬,然后再开始走路。

  姿势解析

  爬行如果发展顺利,宝宝到9个月大时,可以把小肚子完全提起来,用手和膝盖爬行,这时速度也可以很快,这就是所谓的“狗爬”。狗爬属于爬行的高级阶段,是爬行中的高手啦。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这时候的宝宝活动范围扩大了很多,妈妈要注意安全第一,把家中所有宝宝可触及的范围全部检查一遍,避免危险发生。

  2.在爬动中的宝宝,速度很快,千万不要让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一个掉落的硬币也会成为宝宝的口中之物。

小熊爬

小熊爬

  宝宝四肢伸直,着地爬行,如同熊在地上的行走的姿势。小屁屁一扭一扭的。

  姿势解析

  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一个爬行姿势,应该说是爬行的最高级别,宝宝膝盖不着地爬行,屁股高高翘起,有人把这叫小熊式。宝宝自此,会过渡到蹲起、站立,最后是学走路。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这时候妈妈可以随时注意宝宝的举动,说不定哪天会看到宝宝忽然自己扶着沙发站起来。

  2.妈妈也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练习站立的机会,比如扶着他的双臂让他站上十几秒钟,为以后的学习走路打下基础。

  有些宝宝不爬需要看医生

  宝宝不会爬,而且伴有其它行动障碍时,父母要多留意,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科检查,进行训练及治疗。

  患有脑性瘫痪:脑瘫患儿3-4个月大时,腿的踢蹬动作明显少于正常婴儿,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到了会坐、会爬、会走的时间,常常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宝宝;即使爬行起来姿势也很怪异,表现为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抬头困难,双上肢不能支撑身体。

  患有先天性运动系统疾病:均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当然爬行动作也包括在内,如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及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婴儿型。患儿常常表现为,身体在出生后就发软。除此,不像正常婴儿那样,仰卧时四肢为屈曲状,而表现为四肢松软,好似平摊在床上一样;肢体活动少、幅度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存在肌肉、神经麻痹的宝宝,由于肌肉张力下降,也会影响了宝宝爬行动作的发展。

特别提示

  1.当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要鼓励宝宝翻身。

  2.对宝宝来说,只要能前进,哪怕一点点,姿势是不是优美都不那么重要。

  3.无论宝宝是在地板上滚动,在平地上来回爬动,都要给予宝宝鼓励,为他鼓掌,夸宝宝真棒,让他对探索新事物充满兴趣。

爬行对宝宝成长的3大好处(图)

爬行对宝宝成长的3大好处

  “爬行”是复杂的运动发展过程,在成人看似简单的动作,调动的器官可不少,对宝宝成长的好处也很多。

  好处1:促进宝宝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

  爬是宝宝的一项重要活动,需要运用到不同的肌肉群。爬行可以锻炼躯干以及四肢的肌肉,同时还可以促进宝宝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对他的成长非常有益。

首先爬需要抬高并左右转动头部,有利于锻炼颈部肌肉;

其次,爬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撑整个上半身,因此,有利于锻炼胳膊及腕的力量,对今后用笔涂鸦、用勺子吃饭都有好处;

第三,爬行时,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参与,并要保持动作的协调一致,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使宝宝学会走路后,不易跌跤,增强动作的灵活性。爬还有益于宝宝的骨骼及神经系统的发展。

  好处2:有助于协调能力发展

  机体必须在感官讯息、手、眼以及脚的协调配合下,才能有效地完成爬行动作。在爬行过程中所接受到的良性刺激可促进婴儿的空间智能的发展。婴儿也因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有助抽象概念的形成,将来有益数理学习。

  爬行可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而手眼协调也有相同作用。除此之外,爬行还有助于左右脑的均衡发展、理解与记忆并进。

  好处3:累积生活经验

  “爬行”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动探索和尝试独立的机会,孩子在实际接触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人的过程中,可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学习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发不同层次的思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当然,走也是积累生活经验的方式,但是爬行的行为发生得比走早,爬行的孩子将比不爬便走的孩子多出几个月的探索经验,而这对各方面发展迅速的小宝宝来说,着实弥足珍贵。

此外,爬的重心可以让孩子很有安全感地‘到处’探索,由爬而坐比由站而坐来得容易,因此孩子有较多机会停下来(坐着)把玩手中的东西——而手的接触正是爬行带来的最大学习。

让婴儿多爬行,防治疾病

  浩浩妈妈问:宝宝已经开始会爬行了,我真希望他能快点学会走路啊,这样爬,看上去好累啊,想让宝宝多休息,少爬,我这样做不对吗?

  专家解答:

  7-8个月的婴儿开始学会爬行。婴儿爬行时,头与颈部抬起,胸腹部也相应挺高,由于整个身体的重量是借助上下肢支撑的,每天反复如此活动,不光四肢的肌肉可以得到锻炼,还有多种好处哦。

  防肥胖:

  婴儿的爬行是婴儿时期最好的全身运动,爬行势必消耗热量,躯体的活动也随之加强,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功能。经常爬行,可使婴儿皮下脂肪积聚减少,使婴儿的肌肉相对较为坚硬结实。

  防弱智:

  爬行还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这是因为婴儿爬行时,经常处于俯卧、抬头的姿势,可促进其颈部肌肉的发育,孩子抬头越高,视野也越开阔,孩子就可自由观察和探究周围的事物,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

  防阅读困难:

  婴儿爬得越多,学说话的速度加快,学新知识和看、读能力也增强。统计表明,儿童期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很多是由于婴儿期缺少爬行环境和爬行训练造成的。

  防治疾病:

  爬行对婴儿的一些疾病还有治疗作用。国外对脑瘫患儿早就采取了爬行训练的方法,在治疗损伤性耳聋和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儿中,“爬”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

  宝宝会爬后,视野变得开阔,他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哪儿都行。强烈的探索欲,让宝宝不知危险为何物,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爬行环境的安全

  地面的所有小物品清理掉。宝宝的所及之处,要打扫干净,任何小物品如:硬币、扣子、药片、小线绳等都不能出现。

  家具带有棱角的部位要用海绵包起来或套上护垫如:桌角、柜子角。尖锐的桌角或柜子角,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避免发生意外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律将所有带有棱角的家具套上护垫,就算宝宝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点。

  家具上最好不要放桌布,桌面上不可放置热水、玻璃器皿、烟灰缸等等。

  特别要注意电插座的安全,不要让宝宝靠近。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果不留意宝宝将有触电的危险,父母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类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最好将电源插座放置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每隔几天就要对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随时消除不安全的隐患。

哪里是宝宝爬行的最佳场所

  在家中,在室外,哪儿是宝宝爬行的最佳场所呢?

  床

  在学爬的初期,由于宝宝不能迅速移动身体,而且最开始宝宝更多的是利用腹部向前蠕动,这时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练习抬头、双臂支撑身体,移动双腿等。但当宝宝爬行欲望强烈时,还是不要用床,因为床垫比较软,对爬行不利,而床的面积也有限,容易发生意外。

  地板

  地板能为宝宝提供足够爬行的空间,但要注意,地板的材质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如果是木地板,可擦净后直接把宝宝放在地上爬。如果是大理石或磁砖的地板,地板往往是冰凉坚硬的,为了不让宝宝接触冰冰的地面,要在地上垫一个软硬度适中的垫子、地毯或泡沫塑料板。现在市场有专门卖的爬行毯,选择块大些的。

  室外

  在室外爬对父母是个挑战,很多父母怕脏,不给宝宝这样的机会,但如果环境干净,可以尝试。

  给宝宝穿上长袖衣裤,在户外的草坪或地面铺上清洁的床单或席子,选择时间是在每天上午十点前和下午三点后的。此时的阳光最适合日光浴,不会造成伤害。日光浴帮助宝宝吸收紫外线,同时紫外线还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婴儿多在户外进行爬行训练,既可强壮体魄,又可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宝宝患感冒和其他疾病的机会。另外,在户外视野宽阔,有利于心理发育。









































白癫疯医院
白癜风该怎么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wh/2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