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和儿童,是指骨头或骨头结构部分或完全断裂,大部分是一个部位骨折,只有少数是多发性骨折。骨折并不是大问题,及时恰当处理就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只有少数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后因为长时间卧床不动,没有做好术后功能训练,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肌肉痉挛,以至于关节活动发生障碍,那骨折后肌肉萎缩该如何恢复呢。

为什么骨折后会出现肌肉萎缩?

1、废用性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顾名思义是肌肉体积缩小,由于横纹肌营养发生障碍,肌肉纤维变细或消失造成的。因为骨折的类型不一样,对身体的损伤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为能促进骨折端重新生长和恢复,可阻碍受伤部位活动,活动不足会加快肌肉中蛋白质降解速度或是减少蛋白质合成,使得肌肉流失速度较快。骨折后长期不活动,肌肉往往因为失用而逐渐萎缩,这就是所谓的废用性肌肉萎缩。这种情况下不必太担忧,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就能慢慢恢复。因此骨折患者应及早做科学训练,以免进入萎缩而影响四肢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2、损伤引起的肌肉萎缩

骨折时可损伤肌肉结构,也有可能损伤掌控肌肉运动的神经。由于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阻碍神经信息传递,减弱运动功能,这种情况下想要让肌肉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棘手。

骨折后肌肉萎缩该怎么办?

1、患肢非固定关节训练

一般骨折后第2天就能做主动或被动训练,患肢近端和远端没有被固定的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控制好关节活动范围,这样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加骨折端的轴向压力,帮助消除肿胀,加快骨折端愈合速度,避免关节挛缩。

2、患肢肌肉训练

骨折固定部位肌肉适当的做收缩训练,不过应掌握好节奏,注意动作缓慢,能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也能挤压骨折端,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另外,把患侧肢体抬高,近端应高于心脏平面,利于消除肢体肿胀。

3、健侧肢体正常活动训练

骨折患者也应该坚持做健肢正常活动训练,能改善全身情况,预防压褥疮,以免引发泌尿系统或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能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温馨提示

骨折后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能促进渗出物和血肿部位吸收,加快骨折断端的纤维连接以及骨痂生成,避免出现粘连和僵硬,促进关节活动恢复,同时也能减少肌肉萎缩性程度,利于肌肉力量恢复,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伴有慢性病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常常因为骨折长期卧床不起而引发坠积性肺炎,因此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期间每2~3个小时翻身一次,适当的对身体受压部位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褥疮。同时适度活动,防止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wh/131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