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恢复 http://pf.39.net/bdfyy/zjft/190425/7090344.html
作者:蔡剑平郭健单位: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蔡剑平

医学博士,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院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医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国情。截至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0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平均有8年多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共识。我们面临的老龄对健康影响的诸多问题正是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升的空间所在。系统全面地从衰老机制研究入手,解决好健康老龄化与衰老和老年疾病防治研究的问题,将是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的重要途径。衰老是绝大部分生物机体从生殖成熟后开始加速的、具有普遍性、渐进性、累积性、内生性和危害性的生命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功能逐渐减弱、患病机率增加,最终死亡。但是对同一年龄的老年人来说,个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差异是很大的,有些人疾病缠身,而有些人则依然身强体壮、精力充沛。进入老年期后每个人健康状态表现出极大差异的现象,表明每个人的衰老过程是有着程度与速度的不同的。衰老是相对于年龄而言的。我们将出生后按日历计算的年龄称为年代(时间)年龄,而将根据衰老程度来计算的年龄称为生理年龄。人体是以不同的速度衰老的,通常认为年代(时间)年龄只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为了准确的衡量衰老过程,我们需要区分年代(时间)年龄和生理年龄。与年代(时间)年龄相比,生理年龄的个体差异不仅很大,而且更能代表真实的衰老程度,是有效量化个体衰老程度的标准,也就是说能够确定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就能确定一个人的衰老程度,从另一个方面表示个体的健康程度。如何确定每个人的生理年龄呢?衰老的生物学标志是判断和区别年代(时间)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标志之一。理想的衰老生物学标志物的产生有赖于全面的衰老机制研究。

衰老机制研究与衰老特征

本期我们介绍了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等欧洲科学家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刊物Cell(June6;(6):-)上关于衰老特征的综述,系统的介绍了用各种模式生物到人的衰老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将哺乳动物的衰老归结为九项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icinstability),端粒缩短(telomereattrition),表观遗传学改变(epigeneticalterations),蛋白内稳态丧失(lossofproteostasis),营养物感应失调(deregulatednutrientsensing),线粒体功能异常(mitochondrialdysfunction),细胞衰老(cellularsenescence),干细胞耗竭(stemcellexhaustion)和细胞间信息通讯改变(alteredintercellular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wh/119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