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门诊,10点钟进来了父子俩个人,标配都是戴着口罩,安排两个人坐下后。 我问:"哪位看病的,怎么不舒服呢?" 年轻的小伙子:"这是我爸,他来看病的,左手和胳膊肌肉萎缩3年了。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张定宇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新闻,张院长讲了讲自己的病,走路时的艰难姿势,说是渐冻症,肌肉萎缩导致的,这种病很严重的,给我爸吓坏了,他也是肌肉萎缩,紧张的很,害怕也是那个病"。 我看了一下年龄大的那个人,有40多岁,就对他说:"来,把双手伸过来"。 他伸出了双手,我仔细地看了手部的正反两面,让他把上衣拉上去看了他前臂的上臂,并且针对性的做了体格检查,同时问他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也看了面部肌肉和舌肌未见异常。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和病情进展、临床表现等,初步判断是上肢周围神经损害,不支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建议他做了肌电图检查(结果见图1、2、3),肌电图提示双上肢尺神经损害。综合分析考虑患者:1、尺神经损害,可能系肘管综合征;2、上肢周围神经病可能。同时合并肩关节周围炎。 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如下: 患者,男,49岁。 主诉:左上肢肌肉萎缩3年余,伴上臂疼痛4个月。 现病史:3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肢远端肌肉萎缩,一直以来未见肌肉跳动,左手部肌力和上肢肌力未见明显减弱,4个月前患者左上臂三角肌处出现疼痛。怀疑渐冻症。 体格检查:左上肢第一指骨背间肌肌肉萎缩,左侧小指外展肌力4级、余手指、前臂和上臂肌力5级,未见感觉迟钝,上肢未引出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血清常规、生化项目和各种抗体结果均正常;上肢肌电图检查结论:神经损害肌电图,结合病史双尺神经肘部损害,左侧为重度改变。 给患者开了一些神经营养类药物和促进循环的药物,为了慎重起见,建议2个月后来复诊。 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儿子解读了渐冻症(起病于肢体肌肉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症状特点、病情随着时间增加进展程度的可能性以及必要辅助检查(例如肌电图项目)结论的意义。给患者和家属有一个轻松的心情,不必纠结和有心理负担。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给大家再科普一下: 1、如果出现肌肉萎缩、肌肉无力或者麻木、疼痛等症状,而且症状持续不减轻一周或二周以上,医院找医生看,一般情况下可以到如下几个科室就诊: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疼痛科和康复科等,千万不要自我决定用药或其他方法治疗,初诊还是应该让专业医生来诊断和鉴别诊断,才是合适的; 2、针对肌无力、肌萎缩以疼痛、麻木等症状,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和查体结果等结合医生自己的丰富医学知识和经验,给出一个初步诊断结论,尤其对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诊断的思路主要靠的是"定位、定性"二把刷子,有确定的方向、有神经解剖学知识做为依靠、有合乎逻辑客观的医学思维贯穿在一起等等,所以医生的诊断结论还是最靠谱的; 3、面对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临床表现,经医生诊断后,为了更精准地明确是什么疾病,进行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查项目是必须的,因为肌电图检查结论可以明确鉴别是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譬如一块肌肉失去神经支配5%肌电图就可以把它检测出来,同时对神经损害程度(轻、中、重、完全性)、损害部位、损害性质(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髓鞘、轴索损害)、预后和治疗后的康复评价等方面肌电图的结论都会给出一个答案的; 4、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渐冻症)这种疾病是有肌肉萎缩、肌肉无力、肉跳等症状的,但是这些症状也是其他别的神经系统疾病会有的症状,有的人心理紧张或者纠结也会出现肌肉跳动,所以是不是渐冻症,有这些症状者应该做的最关键的事情就是"把诊断疾病的权力交给专科医生",这才是王道; 5、医院张定宇院长在这次疫情蔓延防控中所做所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坚韧不拔信念的伟大的人,令我感动和敬佩!他拖着疲惫蹒跚医院病区的身影令人动容,他也让全国数亿万计的电视观众知晓了一个特殊的罕见病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让许多人想起了"冰桶挑战"、想起了"物理学家霍金"; 6、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李六一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欢迎把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