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一位50岁的中年女性,就诊前半年出现了声音嘶哑、言语含糊,伴有面部表情减少。就诊前3月,她的声音嘶哑和言语含糊更明显,且言语变慢,进食时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同时,家人发现她变得懒散,不愿做家务。就诊前1月,患者出现行走缓慢。 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神志清楚但精神萎靡,自发言语减少。面部表情减少。双眼上、下视不能,水平活动可。闭目、闭唇肌力差,露齿、鼓腮不能,伸舌肌力差,舌肌有萎缩,左侧更明显,左侧软腭低、悬雍垂偏右、两侧咽反射差。双侧掌颌反射阳性。抬头肌力差。左上肢肌张力增高,其余肢体张力正常;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阳性。深浅感觉正常。行走缓慢、左手联带动作减少。指鼻试验、快速轮替试验可以完成,后拉试验阴性,闭目难立征阴性。 病史小结:患者中年女性;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病程约一年;核心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球麻痹症状;认知行为改变,自发活动和言语减少等精神行为(语言)症状;眼球活动障碍、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等帕金森样症状。 定位诊断:患者有皮层、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团(面、舌咽、副、舌下)、锥体束、锥体外系受累,损害范围跨越空间分布,但是有选择性,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 定性诊断:首先考虑神经退行性疾病。像啥?存在延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需要考虑延髓首发的ALS。但眼球上下视不能、动作迟缓如何解释?考虑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话,面肌无力和舌肌萎缩又如何解释?此外还有认知功能障碍,看起来不那么简单! 此外,患者病程尚不长,累及多个系统,特殊的慢性炎症、免疫介导性疾病(诸如IgLON5抗体介导的脑病)以及副肿瘤综合征也不能除外,于是,我们完成了所有相关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来寻找答案。所有的免疫、生化、副肿瘤、自免脑抗体(包括IgLON5),腰穿等实验室检查均未提示明显的异常,主要的辅助性检查结果如下: 肌电图:肢体及躯干未见明显神经源性损害;双侧面神经额支部分慢性轴索损害,双侧舌下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损害。 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如下:MMSE:20分(小学文化水平)。具体认知域损害评估中,患者的执行功能、记忆、视空间等多域累及;其中,语言功能测试:波士顿命名测试:11分/30分;词语流畅性测试(动物):5个;额叶认知问卷:退缩,过度依赖,刻板行为等。相应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认知和语言功能存在严重损害。 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脑影像检查,其中头颅MRI提示中脑萎缩可能(图A);脑11C-CFTPET检查(DAT)结果提示,患者的纹状体DAT显像下降(图B);而脑18F-FDGPET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模式符合PSP代谢模式(图C)。 根据《中国ALS诊断和治疗指南》,患者仅有一个区域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可诊断为“临床可能的ALS”。但眼球垂直运动障碍在ALS中非常罕见,认知功能障碍也比较明显。按照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的PSP诊断标准,该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如下:O1:眼球垂直凝视麻痹;P0:后拉试验可以站稳;A2:帕金森症(少动-强直,轴性症状,左旋多巴抵抗);C2:额叶认知和行为损害。同时符合影像学检查支持PSP诊断(IF1;IF2)。根据该标准,患者的临床诊断为:很可能的PSP-P,即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PSP。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存在双侧面瘫,真性球麻痹的表现过于突出。同时我们也需注意,在该诊断标准中将某些罕见基因突变列作了可以排除的标准,如非MAPT相关的FTD基因等。 到这里,患者既像ALS,又像PSP,还有FTD的支持点,但哪个诊断都不能很好地涵盖病人的全貌。鉴于如此特殊的表型,尽管患者没有家族史,我们最终对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为TBK1基因p.Edel突变,该位点既往有多篇致病的报道。报道表型为ALS、FTD、ALS-FTD。至此,该患者的最终诊断为:TBK1基因突变所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额颞叶痴呆(ALS-FTD)谱系病。 小结: 额颞叶痴呆的临床症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谱系,除了常见的行为变异型(bvFTD)、语义性痴呆(SD)、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外,还可以包括帕金森样、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样、皮质基底节变性样症状等各种运动障碍症状,当然,患者也可以出现典型的ALS表现。 TBK1基因是ALS-FTD谱系病中第4位常见的致病基因。年,由德国和美国团队分别在家族性ALS队列中克隆出,其临床表型可以表现为ALS、FTD、ALS-FTD等。球部起病较为常见,锥体外系损害(如PD、PSP或CBS样表现)也有报道。国外文献中提及,晚发ALS-FTD出现锥体外系损害的需要筛查TBK1基因。TBK1p.Edel是目前报道频率最高的TBK1致病突变之一,该突变可导致TB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至50%以下。 从本例患者的诊疗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FTD、ALS和PSP等疾病在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脑改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叠。TBK1基因突变可导致ALS-FTD谱系病,其临床表型异质性大,除了认知障碍外,还可以合并以往不常见的眼球活动障碍和锥体外系表现,需要我们注意识别。 参考文献 1.LiuFT,WangJ,ChenY.Lostdopaminergicbindingsinthecaudateofapatientwithfrontotemporallobardegeneration-motorneurondisease.JAMAneurology;77(11):-49. 作者简介: 刘丰韬,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