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丹麦病例对照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风险降低有关。研究在年6月1号发表于《JAMANeurology》。研究者将余例ALS患者分为个健康对照组,当他们在同一模型中纳入糖尿病与肥胖后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ALS的可能性明显降低(OR95%CI0.46-0.80),但肥胖人群中没有呈现这种趋势(OR0.81,95%CI0.57-1.16)。 Marianthi-AnnaKioumourtzoglou(波士顿哈佛T.H.Chan公共卫生学院)等发现,这种关系受糖尿病初发年龄的影响较大,在40岁以下人群中并不明显(OR1.66,95%CI0.85-3.21),但2型糖尿病似乎表现出对高龄人群的保护性(OR0.52,95%CI0.39-0.70)。 该分析显示,1型糖尿病与ALS无关,但作者推测1型糖尿病可能是ALS的风险因素。虽然研究数据表明了1型或2型糖尿病,但可能存在糖尿病分类失误情况。研究者并未发现高脂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间存在关系。他们控制了社会经济地位、婚姻状况、居住区域及先前慢阻肺住院史等因素,这些因素均未对分析造成明显影响。 近期研究发现心血管风险因素(肥胖、高胆固醇与高脂血症)与ALS发生即存活率间存在保护性关系。但其他研究结论与该发现相冲突。作者分析了丹麦国家注册系统数据,患者在年~年间被诊断为ALS,分析在年完成。 全部ALS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上。ALS诊断平均年龄为65岁,46.5%为女性。研究者使用出院时ICD编码(不是身体质量指数)以确定肥胖。研究者在ALS确诊前3年或过早时诊断了例糖尿病患者,随后诊断55例ALS。患者初次诊断糖尿病的平均年龄为59.7岁,余例糖尿病患者存在肥胖症状。 AL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多方面的,如能量代谢及体内稳态的缺陷等。超重与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胆固醇升高、高脂血症及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他们补充道,引发ALS的遗传风险因素可能具有糖尿病与心血管代谢疾病保护性。 研究存在局限性,例如可能存在对1型糖尿病分类的失误。多数患者为1A型糖尿病,该病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且受ALS影响。而且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低于无糖尿病者,该差异也会影响分析结果。研究也缺少患者个体生活方式相关数据。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医脉通(medlive.cn)医脉通,您的临床决策好帮手!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消除白癜风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