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临床表现为骨骼肌萎缩、无力直至呼吸麻痹死亡。ALS诊断需要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证据,肌电图有助于发现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而上运动神经元电生理诊断的手段比较局限,有学者认为F波可反映ALS上运动神经元的受累情况,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我们就F波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和在ALS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一、F波的生理机制

F波是周围神经受到超强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逆行向脊髓传导,使前角细胞产生兴奋,兴奋沿该运动神经传出至效应肌肉从而支配效应肌肉的活动。由于α运动神经元及传人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在逆向冲动传人过程中,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持续发生变化,运动神经元回返放电取决于神经元的兴奋性。

神经元过度超极化将发生轴突阻滞,神经元过度去极化将导致轴索细胞体延迟缩短发生轴丘阻滞,或逆向冲动与顺向放电发生对冲均不能产生回返放电。由于上述原因产生F波的运动神经元仅占运动神经元池的1%。F波的波幅不足相应M波波幅的5%。

每次兴奋的运动神经元不同数量不同,产生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各异及神经纤维传导快慢不一,故F波潜伏期、波幅和波形多变。所有运动神经元均可产生F波,超强刺激下F波倾向于由传导速度快的大运动神经元产生。使用超强刺激引出F波可最大程度地消除轴索反射等晚反应,次强刺激时,F波参数随刺激强度发生改变。

二、F波通常的临床应用和机制

1.F波常用的参数:F波多用于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近端神经病变,弥补了常规神经传导检查的不足。临床常应用的F波参数包括F波最小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时限(Fduration)、F波速度(FWaveconductionvelocity)、F波时间离散度(Fchronoclispersion,FCD)、F波速度离散度(Ftacheodispersion,Ftacd)、F波出现率(Fpersistence,Fp)、F波波幅、平均F波波幅与最大M波波幅比(meanampF/M)和重复F波(Frepeater)等。

F波潜伏期反映了从刺激点传人脊髓并沿着运动神经轴索传出的传导时间。F波时限即F波离开至返回基线的时间,受运动单位大小、同步放电运动单位数量及潜伏期等因素影响。FCD即F波潜伏期的范围,反映运动纤维的传导功能,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能正常。Ftacd即运动神经轴索传导速度范同,有时较FCD更敏感。

当神经纤维部分受损,尚未影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白癜风治愈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gc/14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