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生活的便利,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足不出户的生活,许多人因为各类疾病的原因,甚至整日躺在床上。 这其中,有些是真的无法活动,有些是因为不方便活动,干脆就不爱动了。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会带来极大的隐患。下面小编将从专业角度为大家科普一下制动对肌肉,关节周围结缔组织以及骨骼的影响。 对肌肉的影响:一个人在受伤过后,若需要肢体或关节制动几周,或是因为疾病而需要卧床,则相关肌肉的使用都会大大降低。 肌肉活动量下降的这段时期会导致肌肉萎缩,甚至于在不活动的头几周,就会出现肌肉萎缩及明显的肌力下降现象。 单就第一周来讲,肌力下降大约为每天3~6%;固定不动约10天过后,健康人大约会降低40%的1RM肌力(RM指一个人完成一次全关节活动能抗阻的最大重量)。 制动后所引起的肌力丧失通常是肌肉萎缩的两倍;亦即肌纤维横截面积每减少20%,肌力就减少40%。 这些变化表明,肌力的下降除了有肌肉收缩蛋白减少的原因之外,也有神经运动控制方面的问题。 若肢体长期处于制动的状态,则所有形态的肌纤维内的蛋白合成都会降低,但还是以慢肌纤维(I型)合成降低最为明显。 慢肌纤维一般参与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可以用“耐力”来理解,快肌纤维相对的参与高强度,持续时间短的运动,可以用“爆发力”来理解。 因为慢肌纤维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被使用的,所以当肢体被制动时,它们的废用程度也就相对的比快肌纤维(II型)来得高。 因此,制动肢体的肌肉会相对的趋于拥有快肌纤维的特性;这种改变大约在肢体固定不动三周后就会出现。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健康人制动几周后,所有活动能力都下降,但相对的维持日常生活能力的“耐力”下降的更多,可能表现为容易疲劳,喜爱休息,形成恶性循环。 肢体长时间制动后的神经肌肉特性改变与许多因素有关。 当肌肉被固定在它较短的位置时,肌力的下降最大,因为肌纤维被固定在较短的位置时会较松散,因此可能更促进了收缩蛋白的分解。 此外,抗重力的和单关节的肌肉群萎缩的速度也比其他肌肉来得快,例如比目鱼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以及多裂肌。 在下肢部分,伸膝肌群的萎缩以及肌力的下降也比屈膝肌群(腘绳肌)来得更多。 股四头肌的废用性肌萎缩会影响膝关节屈曲时的稳定度,例如:当一个人要在椅子,床铺,马桶之间进行转移时,会增加更多的跌倒风险。 抗阻运动可以逆转或减轻肢体在制动期间的许多改变,而包含离心收缩的肌力训练则被证明是增加肌力和肌纤维大小的最好方式。 此外,因为较小的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是最容易萎缩的,因此早期的康复过程中应该加入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以训练这些肌纤维。 与此同时,对肌少症(Sarcopenia)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对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及骨骼:长期制动会在数周内使膝关节韧带的韧性显著下降。 这种重构的生化指标可以在制动开始后的仅仅几天内就检测到,即使停止制动,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韧带的韧性仍然低于制动前。 而其他组织,如骨骼以及关节软骨,在制动后也会出现质量,体积和强度的丧失。 研究结果表明,负荷减少后组织强度将急剧下降,就算恢复负荷后其强度复原的速度通常也很缓慢且恢复不完全。 骨折手术后为了保证疗效通常必须固定关节一段时间,而此时保证疗效与其潜在副作用之间的平衡点抉择就需要进行临床评估。 为了维持关节周围的组织强度,需要合理使用制动,尽快恢复负荷,以及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 如果没有什么原因导致需要绝对卧床,推荐大家,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能坐坐的多坐坐,能站站的多站站,能走走的多走走,能跑跑的多跑跑。 参考文献 BenjaminM,KaiserE,MilzS:Structure-functionrelationshipsintendons:areview.JAnat(3):–,. ChenJS,CameronID,CummingRG,etal:Effectofage-relatedchronicimmobilityonmarkersofboneturnover.JBoneMinerRes21:–,. HaapalaJ,ArokoskiJ,PirttimakiJ,eta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