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前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向前滑动的最主要的限制性韧带。前交叉韧带的断裂允许胫骨向前移位,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的反复发作,并可损伤半月板和膝关节面。修复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动力学结构,消除膝关节的不稳定,使膝关节由于退行性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减到最低。二.康复评定(1)肌力评定:常用徒手肌力评定患侧下肢的肌力。(2)关节活动度评定。(3)下肢周径测定。(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能力评定。三.康复治疗第一阶段(减轻急性期症状,术后1—7天)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避免突然负重和过多的剪力张力对ACL的影响;充分的被动伸展,避免屈曲挛缩;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度的训练;减轻疼痛、渗出、肿胀。术后0-3天:①佩戴保护性支具,完全被动伸直,与为受累肢体对称;②冰敷:15-20min/次,3-5次/天;③穿弹力袜,抬高患肢,消肿;④早期运动踝泵运动、直腿抬高、推髌骨活动。⑤借助拐杖或助行器作步行训练(支具锁定在0o),逐渐负重,第1天患侧下肢负重25%-50%(同时进行半月板缝合术者除外)。⑥减轻水肿、肿胀并减轻疼痛,予以股四头肌电刺激以防止肌肉萎缩(如果不能做直腿抬高或理想的自主收缩受到抑制)。第二阶段(关节活动度和早期的肌力训练,术后2—3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o--90o(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o--o。术后第二周开始调节,使外固定支具固定于0-10°,允许膝关节10°的活动范围,之后每周增加°直至正常范围。继续第一阶段的运动,屈曲训练:屈膝和屈髋训练,被动和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理想角度是0--o);被动模式当屈膝90o可以开始早期的静态自行车练习,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闭链训练0--40o,被动活动腘绳肌强度训练;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直腿抬高: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处于0o位髋关节外展内收髋关节屈曲无负重的本体感觉训练。第三阶段(早期负重训练和中期的肌力训练,术后4—5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oo(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oo;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渗出和肿胀水肿消除。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步行:用单拐(支具锁定在0o);负重:≧25%体重;超声波:减轻瘢痕粘连;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负重25%体重拄单拐行走(支具锁定在0o);被动模式静态自行车练习,15分钟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抗阻5磅。第四阶段(发展期负重训练和肌力训练,术后6—12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oo(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oo;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无渗出,保持全范围的主动、被动活动度。步行:患侧可以独立行走,并且双侧步长步速相等负重:%体重等长收缩: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5分钟,3x/天);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恢复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股四头肌强度训练;被动模式,膝关节伸展做向心离心运动,40o--90o;闭链训练0--40o,等速运动;等速运动:40°--完全伸直腘绳肌强度训练。第五阶段(肌力训练,术后13--24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保持全范围的主动、被动活动度;保持充分负重等长收缩。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恢复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股四头肌强度训练;等张收缩,渐进性抗阻训练,屈曲不超过90o,腘绳肌强度训练;等速离心向心训练后退下台阶向前跃进,立定向上跳起训练:注意落地时要屈膝慢跑。第六阶段(恢复运动功能,术后25--52周)康复目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关节活动度正常肌肉强度;肌肉功能: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在做等速运动时运动曲线正常,患者无不适症状。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训练,肌肉强度训练:依据个人的特定活动需要量增加运动量、速度、时间;等速运动--根据特定的功能需要加强训练量;等张收缩--逐渐增加阻力以符合个人的特定需要,高要求的活动需要最大运动量的等速训练,5x30次运动训练:跑步(向前跑、后退跑、折返跑、八字跑、侧向跑),跳跃(向前立定跳、向上跳跃、单腿跳跃);个体训练:确认每个患者活动的最高需求。可以开始特定的训练来逐渐达到最高需求。如果出现难以处理的生理因素,可减少训练强度和改变康复程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gc/118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