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渐冻症新疗法的开发一直被呼吁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去世掀起了人们对渐冻症新疗法的强烈渴望。

伟大的科学家霍金曾在干细胞展望纪录片中表示,“医学界的新时代已经近在眼前,新时代里,人体任何疾病都可医治,全靠我们体内那些拥有异能的细胞,它们叫干细胞。

年3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的文章强调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患者临床研究机会有限的问题。文章描述了一位年轻妇女的丈夫,38岁的神经学家,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情不断恶化。在常规治疗无效后,他接受了干细胞治疗。

同年,波兰波美拉尼亚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家族谱系阴性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经细胞治疗后关节运动恢复-初步报告”的研究。在这项小规模干细胞治疗研究中,12名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成年人,在干细胞治疗28天后可以让大多数人改善其说话能力。

那么,当前渐冻症的治疗现状如何?干细胞科技又会给渐冻症的治疗带来哪些推进?全球的临床研究现状如何?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揭晓。

渐冻症及其治疗现状

渐冻症,又叫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运动神经元病(MND)、法国又叫夏科(Charcot)病、美国称为卢伽雷(LouGehrig)病。是一种脑部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的致命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变性,膈肌和其他呼吸肌肉进行性瘫痪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和衰竭是渐冻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血管损伤是渐冻症患者的疾病因素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微血管损伤,如肺内的微血管损伤,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大部分渐冻症病例为零散发病,仅有5~10%的为家族遗传。罹患渐冻症的病人如果没有好的护理措施,在3-5年内会由于呼吸衰竭死亡。

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渐冻症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各界大佬纷纷湿身挑战,更多人知道了渐冻症这种罕见疾病。

目前仅有2款药品被FDA仅批准用于渐冻症的治疗,分别是利鲁唑(riluzole)和依达拉奉(edaravone)。

利鲁唑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抑制脑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活性及稳定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失活状态来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减少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但两者均只能延缓病情的进展,不能治愈渐冻症。

干细胞有望为成为渐冻症治疗的新选择

目前,干细胞或许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希望。

这种治疗策略的主要目标是细胞替代和神经保护。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神经细胞,可以替代退化的神经元;干细胞能够分泌不同的生长因子,创造微环境,促进神经保护。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最适合的一类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易于获得、易于扩增、不具有伦理争论等特征,而且在多种动物疾病模型中证实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多种干细胞和祖细胞具有直接替换运动神经元和病变胶质细胞的潜力,或可作为减慢疾病退化的策略。

尽管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是众所周知的,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干细胞/基质细胞治疗才被提出用于治疗渐冻症。例如,向患者注入间充质干细胞的I期/IIa临床试验显示,这种疗法为运动神经元提供潜在的神经营养支持,并显示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还有研究发现,自体神经干细胞治疗结合T细胞注射可能是治疗渐冻症的可行方法。此外,渐冻症患者额叶运动皮层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被证明是安全的,患者的耐受性也很好。

国际干细胞治疗渐冻症临床盘点

年,韩国推出了全球首款针对运动神经元病的干细胞新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该产品在进行了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之后便投放上市场,该药对于ALS病情指数具有稳定甚至略微上升的作用,说明ALS病情停止发展,甚至被稍微逆转,证实了干细胞具有延长ALS存活时间功能。

年8月,美国一公司招募了名ALS患者参与干细胞临床试验,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多中心的研究方式评价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神经营养因子(NTFs)重复给药对AL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预计年10月完成试验。据ClinicalTrials.gov资料显示,目前在6个医疗机构中心展开试验,最近更新是年10月,项目进展显示为积极状态。

在以往Ⅰ期和Ⅱ期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参与者将被随机分配,随机分为治疗组,将MSC诱导为MSC-NTF细胞,参与者将每两个月接受三次干细胞或匹配安慰剂的鞘内(IT)移植。

研究人员认为,NTFs是胚胎、新生儿和成年神经元的有效生存因子,被认为是ALS的潜在候选因子。将MSC-NTF细胞传递到ALS患者受累神经元的直接环境中有望提高存活率,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和减轻症状。

年,美国FDA和一组专家发布了关于渐冻症临床研究的指导方针,目的是探索其临床和遗传生物标记。除了报告一般疗效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反应的预测。专家们指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情的发展速度,并延长两倍的生存率。治疗效果甚至比注册药物依达拉奉更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肯定。

临床前的实验表明,MSC的静脉回输能够延迟渐冻症的发病,延长寿命,而且减缓运动神经元的损伤。MSC在体内能够长期存活,并且迁移到脑和脊髓部位。向已经发病的小鼠体内静脉回输MSC,同样能够提高生存,延迟运动功能的丢失,改善病情。

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的多项临床试验被批准在全球,治疗渐冻症的干细胞疗法发展非常迅速,现如今已经有相关干细胞新药进入到了临床试验后期。例如,治疗渐冻症的干细胞药物NurOwn?进入到了临床III期,或将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渐冻症干细胞治疗药物。年,这款疗法已经获得了美国FDA快速通道(FastTrack)产品的指定。

还有另外一款治疗渐冻症的干细胞疗法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以色列生物制药公司Kadimastem研发的AstroRx。与NurOwn采用自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的是,这款疗法由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组成。去年10月份,这家公司宣布完成了5例病人的招募,1名病人接受了治疗,移植手术已成功完成,预计在年公布这一部分临床试验结果。

国内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LS的临床试验

北医院对住院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99位ALS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ALS患者的运动功能,在短期内(半年内)效果较好,整个过程是安全的。

医院为29位ALS患者进行了4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穿衣、卫生功能评分和上肢肌群肌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言语、穿衣和卫生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上肢肌群肌力评分进一步增加,且言语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第14天,由此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ALS具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在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我国科研人员曾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液(MSC-CM)与ALS模型小鼠的运动神经元细胞共培养,MSC-CM诱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加,为干细胞的神经营养支持提供了理论支持。

据统计,在我国科研人员发布的4项渐冻症研究中,共有名渐冻症受试者参与了干细胞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主要从3大方面改变ALS的发展:

肌肉方面:肌张力下降、肌束震颤降低、肌肉力量增加

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吞咽能力好转、呼吸改善

神经功能:神经损伤减弱

展望

其实ALS作为一种罕见病并不“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就有22万患者,扩大到全球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他们急迫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抵挡ALS的发生发展,甚至是逆转改变。从目前渐冻症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数据来看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延缓病情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科研探究对治疗过程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疗效。期待着干细胞治疗为渐冻症病人“解冻”,释放他们被禁锢的身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gc/110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