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失稳: 颈椎失稳而错位,是颈椎病发作的主要病因。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椎周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筋膜)和椎间盘的健全。故无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伤害了上述组织,均可导致颈椎失稳。 (一)椎间盘变性造成的失稳 颈椎椎间盘变性过程中,由于椎间盘退化萎缩而致椎间距离缩短,使椎间韧带及关节囊相对松弛,后关节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倾斜的特点,当椎间盘退变使椎间失稳时,椎体沿着此斜面发生滑移错位,轻者称前后滑脱式错位,较重的称为半脱位。于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连线中断后移或前移,过伸、过屈位时此现象加重。 (二)韧带损伤造成的失稳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项韧带,以及其他各椎间短韧带和关节囊的作用,保证了颈椎35个大小关节在正常范围内活动,这是颈椎正常活动功能稳定性的基础。 项韧带是较强大的韧带,但处于浅层,且其上附着着颈肩背区多层肌肉,当外伤、劳动或运动时,肌肉强力收缩,极易发生韧带(关节囊、深筋膜)的附着处撕脱性损伤,韧带损伤后,可发展成为纤维性变或钙化。当椎间失去韧带约束后,椎间关节活动范围失控,极易发生错位。 (三)肌肉损伤造成的失稳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器官。上肢的超重运动或外伤,易造成颈肩背部肌肉附着处发生损伤,早期常在损伤局部有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局部酸胀痛等症状,后期可完全康复或形成不同程度的纤维性变、粘连或钙化。 这些病理变化使肌肉的功能发生异常,炎症反应可引起肌肉痉挛而疼痛,纤维化和钙化使组织功能下降而松弛无力,粘连、挛缩可使肌肉失去应有的伸缩性。颈肩背部肌肉多与颈椎相连,因而会造成颈椎运动变形;久之,将进一步引起椎间韧带、关节囊和椎间盘软骨板的损害,发展成为脊椎失稳。 颈椎小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而造成脊椎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时,肌肉因其支配的神经营养障碍而萎缩,肌力减退;或因而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防卫反射),此种肌力失衡,起源于关节错位,但反过来又加重关节错位。故治疗此种脊椎失稳,,要以关节复位和解决肌肉萎缩、痉挛并重。 (四)体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稳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肝肾亏虚和血虚有关。妇女更年期及男性60岁左右,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其脊椎退变加快,失稳现象加重。头面颈部的急性炎症疾病,如扁桃体炎、咽喉炎、感冒等,均易并发颈椎病。慢性咽炎也常与颈椎病并行加重。炎症通过淋巴、血循而扩散至椎周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筋膜等),引起组织充血、渗出,致局部水肿、软组织松弛无力等。 颈椎失稳状态,尚未发病前,称为颈椎病的代偿期,患者可偶发落枕或劳累后颈背部不适。如遇某些诱因,即可急性发病。 常见诱因是: 1.轻微闪挫伤 2.落枕 3.颈肩部受凉 4.挥臂或提扛重物 5.低头或仰头工作时过度疲劳 6.感冒或其他疾病。 由于颈椎失稳后,易受外力或自身肌力牵拉而致小关节错位;或由于关节活动过程中失去韧带的约束力而超越功能范围,如低头时某关节已超过正常活动范围,当抬头时,关节不能还纳而错位或滑脱;椎间盘变性的椎小关节会顺关节斜面向后滑移而发生半脱位,或因挥鞭性损伤而致椎间盘突出。 椎间错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形变窄,或椎管矢状径变形变窄,或横突孔排列变形,而导致发病。 摘自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gc/104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