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以肌肉无力、肌肉挛缩、肌束颤动以及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以40岁以后多见。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尚无有效措施阻止本病的进展。 针灸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现代报道较早的,见于70年代。之后,陆续有临床文章出现。虽然病例数尚不多,但因本病临床上颇为难治,特述于此,以供参考。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大椎、手三里、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 配穴:命门、气海、血海、太冲、脾俞、内关、关元、鱼际。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4~5穴,酌配配穴1~2穴。大椎穴针时正坐头稍向前倾,缓慢进针,至患者感肢体发麻时,即出针。余穴均采用紧插慢提之补法。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施以补法。去针后,命门、气海、关元、脾俞等用无疤痕着肤灸法3~7壮。在颈、脊炷两旁及肌肉萎缩处,用皮肤针作中度中叩刺,以皮肤潮红,轻度出血为宜。第一疗程,每日1次。第二疗程起,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1例,1例为个案,均有效。余10例中,5例基本治愈(50.0%),2例进步(20.0%),3例无效(30.0%),总有效率为70%[1,2]。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 配穴:大椎、脾俞、肾俞及肌萎部位的远近经穴。 (二)治法 以华佗夹脊为主,将相应穴位有侧重地轮流针刺。用迎随补泻法,尽量获取得气感应,留针30~45分钟。每日针刺1次,第1疗程不得少于90天,间息视病情而定,一般不得超过90天;第2疗程可隔日1次。 另外配合内服软索丸,外练八段锦。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3]。 [1]魏炯明。针刺治疗进行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天津医药;(5):。 [2]吴国风。针刺治疗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及侧索硬化症各一例。四川中医;(5):47。 [3]程永德。针刺治疗进行性肌萎性侧索硬化症。上海针灸杂志;12(2):76。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中医学友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培训中心旗下中医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