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在双月湖周边现场收集到的样本及实地考察现状来看,双月湖疑似陨石雨陨落痕迹就如下几个方面再探讨。

一、临沂地区有若干次陨石陨落的历史记载。如:

甲午乙未間。河北山東多隕石。大或如屋。陷深入地丈餘。洛陽有大星隕地。滾行數十丈。草木皆焦。北抵山石。其土石皆融液而流。須臾復望西飛去。此又其特異者也。(《草木子》四卷,叶子奇撰,本书写于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冬十一月二十又七日,正德十一年()由他裔孙叶溥刊行。

明宪宗成化中(-),星陨于山东莒城县马长史家门中,初坠地其光煜煜,而星体腐软特如粉浆,马家杖抵之,没杖成穴,久而渐坚,乃作一石。《续已编》页1。

明世宗嘉靖八年十月(.11.1-11.30),星陨如雨。明万历,山东《沂州府志》卷1页8。

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七日(.10.24),夜明,声自西南来,空中流星乱落。民国,山东《临沂县志》卷1页4。

重要的词汇表述有″滾行數十丈,草木皆焦,其土石皆融液而流″,″初坠地其光煜煜,而星体腐软特如粉浆″,″星陨如雨″,″声自西南来,空中流星乱落″等,这些重点表述,双月湖附近的疑似陨落现场,很多痕迹都可印证。

二、收集到的样本非本地地表以上常见石头,且种类较多,每个种类的存量多少有很大不同。分析样本来源,无非两种情况:

1、陨石雨陨落到地表,如为这种情况,非单体陨落的情况较为罕见。

2、火山喷发带到地表,有这种可能性,但根据周边发现样本的位置及痕迹来看,有很多不符合项。

三、多数石头明显经过高温。表现为:

1、疑似高温陨液像铁水一样砸盖在附近地表石头上(这类痕迹非常罕见),土层下陨液黑色保存较好,土层上氧化严重为黄色,疑似陨击中心有很多地表黄土、石块、疑似高温陨液粘结体,疑似高温陨液内含无数豆粒大小的疑似小陨石,这点和火山喷发的熔岩或落地火山蛋有很大区别,和地层中含有机物的黑色胶质层也有很大区别。

疑似陨液覆盖在石头上(刚出水未氧化)疑似陨液覆盖在石头上(已严重氧化)疑似半液态陨液砸在石头上向下滑落高温后冷却凝结(粘结)碎石伴生物

2、石头表面熔流气流痕迹明显,少部分黄色外壳样本黑色烧蚀痕迹更为显著,部分样本有明显的残留熔壳。

熔流气流痕迹熔流气流痕迹熔流痕迹熔流痕迹黑色烧蚀痕迹残留黑色外壳熔流气流痕迹黑色烧蚀痕迹高温熔融漂亮的手指印痕迹高温熔融气流痕迹一类疑似球粒陨石样本

3、部分样本表面或内表层显现高温后的红色。

内层为红褐色,有高温、氧化特征。表面红色,有高温特征。黄色表面下浅红色为高温后颜色

4、部分伴生物(粘结物)样本为地表黄土高温结晶(所需温度至少℃以上),少部分内嵌黑色疑似小陨粒,分析为疑似小陨粒先落地,后黄土高温结晶将疑似小陨粒封存在里面,部分结晶体有高温冷却收缩干裂现象。

疑似高温冷却伴生物,内部高温结晶干裂疑似高温冷却伴生物,内部高温结晶干裂疑似高温冷却伴生物疑似高温冷却伴生物疑似小陨粒和土壤高温粘结冷却内部高温结晶并嵌入疑似小陨粒内部高温结晶疑似小陨石和土壤高温粘结

5、多数样本和地表黄土有高温粘结现象。

表面有黄土高温冷却粘结表面有黄土高温冷却粘结,熔壳完整表面有黄土和疑似小陨石高温冷却粘结一类疑似石铁陨石样本

6、少部分样本自带晶体高温炸裂形成空腔,空腔内有高温烧蚀后的黑色痕迹。

晶体高温炸裂脱落形成空腔晶体高温炸裂脱落形成空腔内部晶体高温炸裂脱落

7、样本发现土层有黑色烧焦杂质,已取样,和上层黄土层有明显区别。

土层现场取样封存土层现场取样封存

8、多数样本发现的土层颜色,相比地表浅色黄土层,颜色略重为棕红色,明显经过高温。

棕红色(或深黄色)样本土层棕红色(或深黄色)样本土色棕红色样本土层剖面示意图

四、样品发现位置根据样品石质类型,每类发现区域位置相对较为固定,部分类型样品只在某一固定位置发现。

疑似铁陨石疑似铁陨石疑似铁陨石疑似铁陨石

五、疑似陨击中心位置,基本无外观完好的单体样本(少有),多以黄土、地表石块、高温陨液粘结体形式存在,部分疑似样本已经严重氧化为红色,有明显高温熔壳。疑似陨击中心外围约3公里处,样本形态外观完整。外围西南方向多小块样品。

小块样本小块样本

六、如此大的范围,如此高的温度,无论是非单体陨石陨落或火山喷发的结果,对地表的破坏力将是非常巨大的。

七、因城市建设,多数样品发现地已被破坏,笔者收集到的样品或拍摄的图片,已是“绝版”,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存的双月湖湖底,因有土壤和水的保护,部分痕迹肯定保存完好。

作者:刘杰

年06月16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fl/140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