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重庆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3.html

8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对一项目用地上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俯瞰图

这6座墓葬位于西安新筑街道贺韶北村,根据墓葬形制、模型明器和陶动物组合及随葬品特征初步判断,该墓葬系东汉中早期家族丛葬墓地,虽遭盗扰破坏,但仍出土有陶、石、铜等质地文物余件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发掘中发现了11块刻铭铺地砖。

M4前堂地面残存有陶质生活日用明器30余件组

M5前堂摆放有序的陶器、石握及玉剑彘等40余件组

6座墓葬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全长17.05米—24.2米不等,深4.55米—6.2米。墓葬结构皆系长斜坡墓道,墓道两侧壁带有单重或双重台阶,墓室以砖砌“前堂后室”或带左、右侧室为主,整体平面多似“十”字形,其构筑方式是先在墓道尽头凿挖拱顶土洞,而后向里呈“凸”字形挖掘出土洞室,最后再用条砖于土洞内根据规划所需营建各室。

在编号为M3的南侧室,出土了一件保存完整的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该瓶倒置于地口朝东,瓶内淤土夹杂一块白色碎石,其应属刻意放置,疑为瓶身朱书所谓“精石”。

M3南侧室出土的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

据考古人员介绍,所谓“精石”,是道教用来镇压鬼怪邪魅所用之物。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上书写的应为解除文,也称“镇墓文”。解除,有谢过之意,又说有解除驱鬼之意。解除文多书写在陶瓶之上,一般为朱书或墨书,东汉魏晋时期流行于墓葬中,文字内容多为求福辟邪,应与早期道教的兴起有关。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出土于M6墓葬,考古人员在揭开墓底铺地砖时发现,北侧室前端中部有3块红砖背刻铭文,南侧室中部偏北有8块红砖背刻铭文,且铭文砖排列规律,刻铭有纪年及龙纹图案等。结合北侧室“永元三年”砖铭及南侧室“永元四年”砖铭可知,M6系东汉中早期墓葬,主体“前堂后室”结构营建或稍早,北侧室建造早于南侧室。

M6北侧室前端中部的3块红砖背刻铭文

这些刻铭铺地砖的刻铭内容有“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龙门伊阙”“陵存恤弟守陵存血弟尊存血”“斗二升半”等及龙纹等图案,字体隶、行、草书兼有。砖背刻铭在汉墓发掘中甚为少见,M6发掘的这11块刻铭铺地砖对于研究东汉晚期墓葬的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M6南侧室中部偏北的8块红砖背刻铭文

“在汉代墓葬中,不论是墓壁还是随葬器物中经常会出现跟龙有关的纹饰或器物,龙纹图案在汉代多与升天观念相关,有的也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龙纹形象似腾飞捕猎状,身体呈细长弯曲的蛇形,嘴大张,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且动感十足。但由于单体形象出现未见仙官或墓主形象,升仙意味不明,且因为背刻铭砖,反铺于墓室底部,结合铭文内容看,镇墓辟邪的意义更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洁、张哲浩,图片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洁、张哲浩,图片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责编:王子墨

编辑:王远方吴亚琦朱晓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fl/13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