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残余尿,残余尿量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何意义,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定残余尿量呢?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残余尿量是指排尿结束时残留在膀胱内的尿液容量。正常健康成人残余尿量的数值一般小于5ml,如果残余尿量逐渐增加超过50ml,甚至超过ml,认为这是一种病理的状态。以往医生想要了解病人膀胱容量一般可通过三种方式:一种是凭借医生经验叩诊判断,误差可想而知;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导尿管将尿液导出再测算,但侵入性的操作除给病人带来感染风险之外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恐惧感;第三种方法就是将病人送至彩超室给予超声检测,该方法如遇患者较多情况下还需排队,整个过程很耗时。膀胱容量测定仪相当于小型B超仪,此方法无损伤,避免了插管测定可能引起的感染,且方便携带,可多次重复,易被患者接受,所测结果与真实残余尿量相差不大,能为判断膀胱排尿功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入院时多予保留导尿。不少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严重者则出现能够自主排出少量尿液,膀胱残余尿量增多。正常情况下,一次排尿量在-ml,一天5-6次(依照患者饮水情况而定!)通常拔管后4-6小时进行B超残余尿检测。我们建议患者拔除尿管后适量饮水(一次量在--ml),要适当的活动。有尿意后自主排尿几次,尽量排空膀胱后,再进行B超残余尿检测。以科室一位常见的病人为例: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于年10月11日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差,留置尿管(患者20天前由于无法自行排尿而留置尿管)。于10月15日遵医嘱给予拔除尿管,嘱患者饮水ml,两小时后患者自行排尿ml,测得残余尿量约ml,给予叩击,手法辅助排尿下可自排部分尿液。??图:导出尿液内含大量絮状物及结晶体,类似于脓性尿液。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患者虽然可自主排尿,但排出尿量较少且尿液性质澄清,假如临床中我们仅仅观察患者排出的这一部分尿液的话,从它的量、性质、颜色等会判断为一切正常!经过膀胱残余尿的测定及一次性的导尿,结果一目了然!为什么?分析:该患者除彩超显示前列腺增生外,老年人膀胱逼尿肌萎缩,导致收缩力下降,产生残余,出现尿频症状(一次尿量可分为2-3次排空)。另外该患者卧床时间久,膀胱内有大量絮状物、结晶体沉积,加之收缩乏力。故很难将这些垃圾完全清理。在膀胱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我们可以把膀胱看作一个球体,如果残余尿>ml的话,膀胱就是半充盈的状态,会导致细菌在“膀胱三角”大量的繁殖,从而引起反复的膀胱炎症性病变。另外,残余尿量如果逐渐增加,病程比较长的话,还有可能会出现尿液反流,从而引起肾积水,如果这时候还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肾脏功能遭受重创!图中为该患者彩超报告单,提示膀胱内有细光点漂浮,考虑尿液浓缩。以此推断:一、长期尿残余,尿液中尿素,无机盐、代谢产物等没有完全被清理;二、患者卧床时间久,活动甚少;三、没有重视饮水的重要性。以上述原因为出发点,我们可以逐步给予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总结:膀胱残余尿测定是反应下尿路梗阻的程度和膀胱逼尿肌功能的重要方法,也是确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测定残余尿量,对于动态观察下尿路梗阻的进展有一定价值。正常人无残余尿,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梗阻时,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若残余尿量过多,应留置尿管持续引流,以利于控制感染及改善肾功能,保护膀胱逼尿肌功能! 供稿:西工院区康复医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oqpm.com/zzyfl/12127.html |